夭紅
基本解釋
鮮紅。亦指鮮紅的花。 唐 羅隱 《金陵思古》詩:“柔姿曼態葬何處,夭紅膩白愁荒原。” 宋 梅堯臣 《和楊直講夾竹花圖》:“桃花夭紅竹凈緑,春風相間連溪谷。” 清 趙執信 《清平樂》詞:“輕衣乍褪夭紅,微波暗逗春濃。”
成語(Idiom):夭紅
發音(Pronunciation):yāo h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顏色鮮艷、明亮。也可形容某些事物生命力旺盛、充滿活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夭紅是由“夭”和“紅”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夭有早死、早衰的意思,紅指紅色。夭紅合在一起表示紅得鮮艷而生命力旺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夭紅通常用來形容花草的顏色,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臉色紅潤、生機勃勃。此外,夭紅還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充滿活力和生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夭紅最早出自《左傳·襄公十五年》:“夭之若紅。”意為紅得像夭,形容紅得鮮艷。后來逐漸演變為夭紅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夭紅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朵花夭紅欲滴,美得令人陶醉。
2. 她的臉色夭紅,看起來非常健康。
3. 這個項目充滿了夭紅的活力,吸引了很多投資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夭紅想象成一朵鮮艷的紅花,生機勃勃地綻放在綠草叢中,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夭紅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顏色和生命力的成語,如艷麗如花、生氣勃勃等,以豐富詞匯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春天來了,花園里的花兒夭紅夭綠,非常漂亮。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臉上露出了夭紅的笑容,看起來很開心。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項目的發展勢頭很好,充滿了夭紅的活力。
4. 大學生及以上:這部電影的畫面色彩夭紅奪目,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