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
基本解釋
◎ 九鼎 jiǔdǐng
(1) [weigh heavily] 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成為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象征國家政權
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后來用九鼎比喻言語等分量之重
一言九鼎
詳細解釋
(1).相傳 夏禹 鑄九鼎,象征九州, 夏 商 周 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戰國 時, 秦 楚 皆有興師到 周 求鼎之事。 周顯王 時,九鼎沒於 泗水 彭城 下。 唐 武后 、 宋徽宗 也曾鑄九鼎。《史記·封禪書》:“ 禹 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則興,鼎遷于 夏 商 。 周 德衰, 宋 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后亦以九鼎借指國柄。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殤。” 宋 楊萬里 《讀嚴子陵傳》詩:“早遣 阿瞞 移九鼎,人間何處有 嚴陵 。”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諸經有《法華》,王者之有九鼎,家業之有總帳簿也。”
(2).喻分量重。《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趙 重於九鼎大呂。” 司馬貞 索隱:“言 毛遂 至 楚 ,使 趙 重於九鼎大呂,言為天下所重也。” 宋 黃庭堅 《次韻答叔原會寂照房呈稚川》:“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 明 張煌言 《懷古》詩:“人定能勝天,一言重九鼎。”
成語(Idiom):九鼎(jiǔ dǐng)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d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九鼎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權力和榮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鼎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禮器,用于盛放食物,也是帝王權力的象征。成語“九鼎”用來形容權力和榮譽的極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鼎一般用于形容某人的權力地位極高或者某個團體的榮譽地位極顯著。可以用在政治、商業、學術等領域。例如,形容一個企業家是某個行業的權威,可以說他坐擁九鼎;形容一個學者在學術界地位極高,可以說他是學術界的九鼎之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鼎起源于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夏朝時期。據說夏朝的開國君主禹曾經制造了九個銅鼎,象征著九州的統一和夏朝的權威。后來,九鼎成為了帝王的象征,代表著權力和榮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鼎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商界已經坐擁九鼎,幾乎稱霸了整個行業。
2. 這位科學家是學術界的九鼎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備受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九鼎”與權力和榮譽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坐在高高的九個鼎上,象征著他的權力和榮譽無可匹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禮器九鼎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深入了解中國古代帝王的權力象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在班里得了第一名,就像是坐上了九鼎一樣。
初中生:這個學校的校長是教育界的九鼎之一,非常有權威。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獲得了冠軍,成為了體育界的九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