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服
基本解釋
古代施于身體下部的刑罰。《周禮·秋官·小司寇》:“聽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鄭玄 注:“上服,劓墨也;下服,宮刖也。” 賈公彥 疏:“宮刖施於下體,故為下服。”
謂減等服刑。《書·呂刑》:“上刑適輕,下服。” 孔 傳:“重刑有可以虧減,則之輕服下罪。”
成語(Idiom):下服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迫服從、屈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服是由“下”和“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下”表示向下,表示屈服、服從;“服”表示服從、順服。下服的含義是指在某種壓力或困境下,被迫屈服、服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服常用于描述在面對困難、逆境或強大的壓力時,被迫屈服、接受現實的情境。可以用于描述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的態度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服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晏嬰的政治家。晏嬰年輕時曾受到過一次大的打擊,但他并沒有被打倒,而是選擇了繼續努力。后來,晏嬰成為了齊國的重要官員,他的故事被人們傳頌為“下服晏嬰”。從此以后,“下服”就成為了表示屈服、服從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下”和“服”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困境,他選擇了下服,繼續努力。
2. 雖然遭遇了挫折,但他不屈不撓,沒有下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下服”想象成一個人被壓得彎腰弓著背,表示屈服的形象。也可以將“下服”與“順服”進行對比記憶,兩個成語的發音相似,含義也有相似之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屈服、服從相關的成語,如“屈膝投降”、“服輸”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堅持、不屈相關的成語,如“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面對困難,我們不能輕易下服,要勇敢面對。
2. 初中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下服于老師的指導和教育。
3. 高中生:面對種種壓力,我們不能輕易下服,要堅持自己的信念。
4. 大學生:工作中遇到挫折時,我們應該下服于現實,不斷提升自己。
5. 成年人:在職場上,有時需要下服于上司的決策,但也要保持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