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ōng bēn xī táo ㄉㄨㄙ ㄅㄣ ㄒㄧ ㄊㄠˊ東奔西逃(東奔西逃)
同“ 東逃西竄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打過多少次敗仗,東奔西逃,最后決定了與 漢 家和好的大計。”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東奔西逃
成語(Idiom):東奔西逃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bēn xī t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在困難或危險面前四處奔波逃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奔西逃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危險或者追逐時,四處奔波逃竄,沒有固定的方向和目的地。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在逃避困境時的慌亂和無計劃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危險、困難或者追逐時的逃避行為。可以用來形容逃犯、戰爭中的難民、或者在災難中四處逃散的人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故事中,齊國的公子重耳因為被追殺而四處逃亡,他曾經到過很多地方,東奔西逃。后來,公子重耳成功逃離追殺,最終成為了齊國的君主。這個故事中的東奔西逃成為了后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東奔西逃”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東”和“西”是方位詞,表示四處逃竄的方向,“奔”和“逃”是動詞,表示行動的方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爭中,許多人民無家可歸,東奔西逃。
2. 面對警方的追捕,逃犯東奔西逃,一度逃離了警方的視線。
3. 這個城市發生地震后,人們東奔西逃,尋找安全的地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東奔西逃”與逃跑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危險時,四處奔波逃竄,沒有方向和目的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逃避行為相關的成語,例如“逃之夭夭”、“逃之夭夭,矢志不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在夢中被怪獸追趕,他東奔西逃,最后成功逃脫了怪獸的追捕。
2. 初中生:張三在考試前發現自己沒有復習,他急得東奔西逃,希望能找到復習資料。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學生們東奔西逃,爭相去參加各種課外活動。
4. 大學生:大學畢業后,很多學生東奔西逃,希望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