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相
基本解釋
如來 三十二相之一。佛教傳說 世尊 眉間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轉,如日正中,放之則有光明,名“白毫相”。《佛藏經下·了戒品九》:“ 如來 滅后,白毫相中百千億分,其中一分供養舍利及諸弟子……設使一切世間人皆共出家,隨順法行,於百毫相百千億分,不盡其一。”《法華經句解·序品》:“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亦省作“ 白毫 ”。 南朝 梁簡文帝 《迦葉佛像銘》:“慧雨自垂,仁風永扇。照耀白毫,半容月面。” 唐 白居易 《畫西方幀記》:“白毫大光,應念來感。” 宋 蘇軾 《書黁公詩后》詩:“靈顱隱白毫,鎖骨埋青玉。”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邂逅》:“倘然現白毫,仗諸品圓明照。”
成語(Idiom):白毫相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háo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相貌端莊美麗,毫無瑕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毫是指白色的細毛,相指人的相貌。白毫相形容人的相貌完美無瑕,端莊美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相貌出眾,毫無瑕疵,通常用于褒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天運》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的相貌非常美麗,毫無瑕疵,被人稱為“白毫相”。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的相貌完美無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容貌白毫相,堪比仙子下凡。
2. 他的相貌白毫相,深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毫相”想象成一個人的頭發非常細膩、柔軟,顏色純白,整個相貌都非常完美無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人相貌相關的成語,如“美如冠玉”、“秀色可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相貌白毫相,就像一朵美麗的花一樣。
2. 初中生:他的相貌白毫相,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3. 高中生:她的相貌白毫相,堪比電影明星。
4. 大學生:他的相貌白毫相,成為了他在社交場合中的優勢。
5. 成人:她的相貌白毫相,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