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役
成語(Idiom):預備役(yù bèi yì)
發音(Pronunciation):yù bèi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緊急情況下備受調動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預備役一詞來源于軍事術語,原指備戰時期中準備參軍的人員。后來引申為其他領域中備受調動的人或事物,特指能夠在緊急情況下迅速行動或發揮作用的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預備役常用于形容在某種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行動或發揮作用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于描述軍隊、組織、團隊等具備備戰能力的狀態,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在工作、學習等方面有備而來、能夠迅速應對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預備役一詞最早出現在軍事上,用來形容備戰時期中準備參軍的人員。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詞語逐漸被引申為其他領域中備受調動的人或事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爭時期,當時國家需要保持一支備戰的軍隊,而預備役的概念應運而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預備役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預備”和“役”。其中,“預備”表示事先準備,做好準備工作;“役”表示服從命令,履行職責。兩個詞合在一起,表示事先做好準備并服從命令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醫療隊員們都是預備役,隨時準備投入到抗疫一線。
2. 這個團隊經過多次演練,已經成為一支真正的預備役力量,能夠在任何情況下迅速應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這個成語。預備役可以想象成一個備受調動的軍隊,隨時準備行動。你可以將其與軍隊的訓練、演習等情景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鮮明的形象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備而不用”、“迅速行動”等,以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是一支預備役的學習隊伍,每天都做好準備來學習。
2. 初中生:參加了學校的地震應急演練后,我覺得我們是一支預備役,能夠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反應。
3. 高中生:為了備戰高考,我每天都是一名預備役學生,隨時準備投入到學習中。
4. 大學生: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預備役的技術人才,能夠隨時應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