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注
基本解釋
(1).山名。即 雁門山 。在今 山西代縣 西北。因山形勾轉,水勢流注而得名,為古代九塞之一。勾,亦寫作“句”。《史記·張儀列傳》:“昔 趙襄子 嘗以其姊為 代王 妻,欲并 代 ,約與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清 吳偉業(yè) 《雁門尚書行》詩:“故園有子音書絶, 勾注 烽煙路百盤。” 蔣士超 《戍樓秋望》詩:“天險雄 勾注 , 汾 流下 管涔 。”參見“ 句注 ”。
(2).用筆畫勾以示除去。 宋 韓元吉 《跋司馬公倚幾銘》:“勾注涂改甚多,而無一字行草。”
成語(Idiom):勾注(gōu zh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gōu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書寫或記錄時,標記出某些特定的字詞或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勾注是由“勾”和“注”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勾指用筆畫出一條弧線,注指在字詞或內容旁邊加上標記或解釋。因此,勾注的基本含義是在書寫或記錄時,標記出某些特定的字詞或內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勾注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在讀書或學習過程中,對重要內容或重點部分進行標記或注釋的行為。在學生做筆記、閱讀教材或寫作文時,可以使用勾注來突出重要內容,方便復習和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勾注這個成語的起源比較晚,沒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與之相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勾注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勾”和動詞“注”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在課本上勾注了重點內容,方便復習時快速找到。
2. 這本小說太好看了,我在書頁上勾注了很多精彩的句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勾注”這個成語與實際的學習場景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在讀書或做筆記時,使用筆勾出重要內容并在旁邊加上注釋的情景,加深對該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勾注相關的成語,如“批注”、“標注”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作業(yè)本上勾注了需要重點記憶的生字詞。
2. 初中生:老師在試卷上勾注了我需要改正的錯誤。
3. 高中生: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我在閱讀過程中勾注了一些關鍵詞語。
4. 大學生:我在課堂筆記上勾注了老師講解的重點內容,方便后續(xù)復習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