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堙
基本解釋
即 九方皋 。《呂氏春秋·觀表》、《淮南子·道應訓》均作 九方堙 。堙,亦作歅,見《莊子·徐無鬼》。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譬之 九方堙 之識駿足,而不知毛色牝牡也。”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支遁》:“此乃 九方歅 之相馬也,略其玄黃而取其駿逸。” 清 馮應榴 《哭陸朗夫中丞前輩八十韻》:“固知千里足,必遇 九方歅 。”
成語(Idiom):九方堙 (jiǔ fāng yīn)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fāng y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物才能出眾,能夠在各個方面都卓越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方指九個方向,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堙指淹沒、覆蓋。九方堙原為《詩經·小雅·采蘩》中的詩句“九方堙,萬邦匈”。后來逐漸演變為成語,形容人才出眾,能夠在各個方面都卓越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方堙多用于贊美人才全面優秀的場合,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各個領域都非常出色,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方堙最早出自《詩經·小雅·采蘩》,原詩“九方堙,萬邦匈”。這句詩形容人才出眾,能夠在各個方面都卓越出眾。后來,這句詩逐漸演變為成語,成為贊美人才全面優秀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方堙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九方堙的全才,無論是學術、藝術還是體育,他都表現出色。
2. 這個項目需要一個九方堙的人才來負責,因為它涉及到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九方”來表示各個方向,而“堙”可以想象成淹沒、覆蓋的意思。可以將這個成語與一個全能的人才聯系起來,以此記憶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才出眾的成語,如“千人所指,無名之輩”、“十全十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九方堙,不僅學習好,還擅長運動和繪畫。
2. 初中生:他是一個九方堙,他不僅在學術上優秀,還在音樂、舞蹈等方面都很出色。
3. 高中生:她是一個九方堙的人才,她在學術、體育、領導才能等方面都非常出眾。
4. 大學生:他是一個九方堙,他不僅在專業知識上有深厚的造詣,還在詩歌創作、演講等方面都很有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