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
基本解釋
◎ 一舉 yījǔ
[at one stroke;with one action] 一次行動
一舉殲滅來犯之敵
英文翻譯
1.with one action; at one stroke; at one fell swoop; at the first try
詳細解釋
(1).謂一次行動。《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 唐 駱賓王 《蕩子從軍賦》:“樓船一舉爭沸騰,烽火四連相隱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八回:“他盤算了一天一夜,得了一個妙計,以為非但得差,就是得缺升官,也就在此一舉的了。” 老舍 《駱駝祥子》十四:“﹝他﹞繼而一想,今天這一舉,可是得罪了許多人。”
(2).謂鳥類一飛。 漢 賈誼 《惜誓》:“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宋 蘇軾 《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詩:“弋人悵何慕,一舉渺江海。”參見“ 一舉千里 ”。
(3).古代稱一次殺牲陳設盛饌為“一舉”。《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樂侑食。” 鄭玄 注:“殺牲盛饌曰舉。王日一舉以朝食也。”
(4).謂舉起一次。《北齊書·和士開傳》:“ 士開 有難色。是人云:‘此物甚易與,王不須疑惑,請為王先嘗之。’一舉便盡。”《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公子端起盅子來,虛舉了一舉,就放下了。”
(5).一次應試。 唐 韓愈 《贈張童子序》:“ 張童子 生九年,自州縣達禮部,一舉而進立于二百之列。” 唐 錢起 《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xiāng)省侍》詩:“幾年深道要,一舉過賢關。”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維》:“ 維 遂作解頭而一舉登第矣。”參見“ 一舉成名 ”。
成語(Idiom):一舉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一次行動或舉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一次行動或舉動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或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次行動就能夠解決問題或取得成功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來形容一舉兩得、一石二鳥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記載了一個關于一個名叫樊噲的人的故事。樊噲是一個熟練的射箭手,他曾經向莊子請教射箭的技巧。莊子告訴他,要想一箭射中兩個目標,就要放松心態(tài),將目光集中在箭的目標上,而不是分散注意力。樊噲按照莊子的教導,一箭射中了兩個目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此,人們用“一舉”來形容一次行動能夠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舉解決了這個難題。
2. 這次會議的結果對我們來說是一舉兩得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一舉”與一次行動能夠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聯(lián)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一舉”相關的成語,如“一舉兩得”、“一石二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一舉拿下了數學競賽的冠軍。
初中生:他一舉通過了高中入學考試。
高中生:她一舉打破了校長杯的紀錄。
大學生:我們一舉贏得了全國大學生籃球比賽的冠軍。
成年人:他一舉解決了公司面臨的困境。
老年人:他一舉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