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命
基本解釋
(1).違命;抗命。《書·堯典》:“帝曰:‘吁,咈哉!方命圯族。’” 蔡沉 集傳:“方命者,逆命而不行也。”《漢書·敘傳下》:“ 孝景 蒞政,諸侯方命。” 明 宋濂 《王先生小傳》:“俄,部使者下令正 丁 罪, 丁 恚,集 季溪 惡少年,據險阻以方命,首害先生於家。” 章炳麟 《訄書·訂文》:“其頑梗方命,終為俘馘繪諸此。”
(2).常作難于應命的婉辭。《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伏乞俯鑒微情,勿嫌方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這件事,實在不能盡力,只好方命的了。” 梁啟超 《復金山中華會館書》:“弟之初志,固不可渝,謹謝盛心,幸恕方命。”
遍告。《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鄭玄 箋:“方命其君,謂徧如諸侯也。” 馬瑞辰 通釋:“方、旁古通用……旁之言溥也,徧也。”
近義詞
成語(Idiom):方命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m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命運或命理的安排,表示對命運的順從和接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命是由“方”和“命”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方”可以理解為遵循、順從,而“命”則指命運、命理。方命的含義是指順從命運的安排,接受自己的命運。它強調了人們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命運是無法改變的,只能順應其中的安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命多用于描述在不如意的情況下,對命運的順從和接受態度。例如,當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我們可以用方命來表示我們接受并順從命運的安排,而不是抱怨或逃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命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命理學。在古代,人們相信命運是由天地間的力量所決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方命表示了人們對自己命運的接受和順從,認為順應命運才能獲得幸福和成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命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方”和名詞“命”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挫折,我們要學會方命,接受命運的安排。
2. 雖然遇到了困難,但他始終堅持方命,不放棄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方命”與“順從命運”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命運的時候,他選擇順應和接受,而不是反抗或逃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命理學,了解更多關于命運和命理的知識。同時,你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命運相關的成語,例如“順水推舟”和“安然無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方命,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
2. 初中生:面對考試的挑戰,我們要方命,相信自己的努力會有回報。
3. 高中生:在選擇未來的道路時,我們要方命,接受自己的命運,并為之努力奮斗。
4. 大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壓力很大,但我們要方命,相信自己的能力,積極尋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