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zhōng liú jī jí ㄓㄨㄙ ㄌㄧㄨˊ ㄐㄧ ㄐㄧˊ中流擊楫(中流擊楫)
亦作“ 中流擊枻 ”。 指 晉 祖逖 渡 江 擊楫事。《晉書·祖逖傳》:“﹝ 逖 ﹞仍將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擊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 江 !’”后喻有志復興的壯烈氣概。 宋 文及翁 《賀新郎·西湖》詞:“簇樂紅妝搖畫艇,問中流擊楫,誰人是?” 宋 文天祥 《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而為中流擊楫之歌。” 明 何大復 《滹沱河上》詩:“未識臨河意,中流擊枻歸。”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中流擊楫
成語(Idiom):中流擊楫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liú jī z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在船行駛中,劃手站在船頭,用力劃槳,以克服水流的阻力。比喻在眾多人中勇往直前,積極奮斗,不畏艱難困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流指的是江河等水流的中間位置,擊楫指的是用力劃槳。成語中的“中流擊楫”表示劃手在水流湍急、阻力較大的情況下仍然堅定不移地劃槳,克服困難,努力前行。這個成語比喻在眾多人中,積極奮斗,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困難的環境下仍然堅持努力、奮發進取的人。可以用來形容在學業、事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努力奮斗、積極向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辛棄疾是一位愛國詩人,他在詩中寫道:“中流擊楫,而今忽憶昨日之事。”這句詩意味著他在戰亂時期,勇往直前,積極抵抗外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流擊楫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只有勇往直前、中流擊楫的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2. 他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始終保持中流擊楫的精神,最終取得了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法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劃手站在船頭,勇敢地擊打著槳,努力克服水流的阻力,堅定地向前沖。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中流擊楫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文化和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了解其起源和用法。此外,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努力奮斗、積極向前相關的成語,如努力向前、奮發圖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中流擊楫的劃手一樣,努力學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應該保持中流擊楫的精神,不畏艱難,堅持下去。
3. 高中生:在高考備戰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中流擊楫,全力以赴,爭取好的大學錄取結果。
4. 大學生:大學生活中會面臨各種挑戰和困難,我們要保持中流擊楫的精神,積極面對,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