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邦
基本解釋
(1).家鄉。 南朝 宋 鮑照 《還都口號》:“君王遲京國,游子思鄉邦。”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見表》:“今復還父母之鄉邦,逼桑榆之晷刻,解冠歸老,決在此行。” 秦牧 《漫記端木蕻良》:“當時大都懷著深廣的憂憤寫版圖的變色,鄉邦的災難。”
(2).指同鄉的人。《后漢書·度尚傳》:“ 徐 字 伯徐 , 丹陽 人,鄉邦稱其膽智。” 清 戴名世 《上劉木齋先生書》:“﹝ 名世 ﹞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而鄉邦之間,骨肉之際,橫逆百端,迂愚固陋,莫必其命。”
成語(Idiom):鄉邦(xiāng bāng)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b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鄉村的國家或小國家,也指國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鄉邦一詞源自古代,原指鄉村的國家或小國家。后來,鄉邦被引申為指國家。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鄉村和國家之間的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鄉邦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鄉村或小國家,也可以用來指國家。在日常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鄉邦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國風·鄭風·風雨》一篇中。這篇詩描繪了一個鄉村國家的景象,以及人們為了保衛家園而奮斗的精神。后來,鄉邦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指國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鄉邦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村莊的發展可以成為一個鄉邦的榜樣。
2. 他心系鄉邦,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鄉邦”這個詞與鄉村和國家聯系起來來記憶。想象一個鄉村國家,它是由許多小村莊組成的,代表了人們的家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鄉村國家的歷史和文化,以及現代國家的發展和特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愛我的鄉邦,希望它越來越繁榮富強。
2. 初中生:鄉邦的發展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和奉獻。
3. 高中生: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應該為鄉邦的未來負責任。
4. 大學生:鄉邦的繁榮和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我們要為之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