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山
基本解釋
唐 柳宗元 作《囚山賦》,有句云:“圣日以理兮,賢日以進,誰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孫汝聽 注:“ 永貞 元年,公謫居 永州 。 元和 九年,有此賦。” 王儔 補注引 晁補之 曰:“《語》云:‘仁者樂山。’自昔達人,有以朝市為樊籠者矣,未聞以山林為樊籠也。 宗元 謫南海久,厭山不可得而出,懷朝市不可得而復,丘壑草木之可愛者,皆陷穽也,故賦《囚山》。”后多以賦“囚山”指抒發對投閑置散生活的感慨。 金 元好問 《桐川與仁卿飲》詩:“海內斯文君未老,不須辛苦賦《囚山》。” 清 錢謙益 《張藐姑太仆許餉名酒迭前韻奉簡》:“官罷故人稀折簡,罪深明主勒投簪……漏屋書傳君自圣,《囚山》賦就我真耽。”
成語(Idiom):囚山
發音(Pronunciation):qiú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困在山中無法逃脫的境地,比喻陷入困境或束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囚山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囚意指被困、束縛,山指高聳的山峰。囚山比喻人陷入困境,無法擺脫束縛,形容境況艱難,無法自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囚山常用于形容人陷入困境、束縛無法自拔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表示處境艱難,無法解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囚山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傳說。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莊子的哲學家,他曾經被一個強盜抓住,關在了一個山洞中。他被囚禁在山洞中無法逃脫,但他并沒有感到絕望,反而在山洞中繼續修煉,思考人生的意義。最終,他通過修煉獲得了真正的自由,擺脫了囚山的束縛。這個故事成為了囚山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囚山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囚”和名詞“山”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犯了錯誤,陷入了囚山之中。
2. 這個項目遇到了很多困難,我們正努力尋找突破口,走出囚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莊子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囚山這個成語。想象自己被困在一個高聳的山峰之中,無法逃脫,但你依然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在困境中不斷努力,最終戰勝困難,擺脫囚山的束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和他提出的自由觀念。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囚山相關的成語,如困獸猶斗、束手無策等,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數學考試中遇到了很多難題,感覺自己被囚山困住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因為犯了錯誤,陷入了囚山之中,無法擺脫。
3. 高中生(16-18歲):學習壓力大,感覺自己被囚山壓迫著,無法自由發展。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在職場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感覺自己被囚山所束縛,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