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抱甕出灌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wèng chū g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做事沒有計劃,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抱甕出灌源自于古代民間故事。故事中,有個人抱著一個甕(一種用來裝水或其他物品的容器)出門,遇到了一群人正在澆菜地。他看到別人在澆水,于是也想湊熱鬧,但他不知道該怎么澆水,只好把甕倒扣在地上,結果水全流到了地里,沒有一滴澆到菜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有計劃和方法,不能盲目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情沒有頭緒,沒有長遠打算,只顧眼前利益的情況。也可以用來警示他人不要盲目行動,要有計劃和方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抱甕出灌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民間故事,具體的故事內容可能因地區而有所不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事情上總是抱甕出灌,沒有長遠打算。
2. 別只顧眼前利益,要學會做長遠打算,不要抱甕出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抱甕出灌與一個人拿著一個空的甕出門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這個人在澆水時倒扣甕,結果水全流到地里,沒有一滴澆到菜上的情景,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計劃和方法相關的成語,如“有備無患”、“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做作業總是抱甕出灌,亂做一通。
中學生:考試前不做復習,就是抱甕出灌,肯定考不好。
大學生:他在創業過程中沒有做好市場調研,完全是抱甕出灌,結果項目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