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俎
成語(Idiom):曠俎
發音(Pronunciation):kuàng z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祭祀時,主祭官在祭壇上擺放祭品的石桌。比喻事物空置,無人使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曠俎是古代祭祀的一種儀器,用于擺放祭品。成語“曠俎”比喻事物空置,無人使用,形容人才被冷落或廢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領域的人才被冷落或廢棄,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組織中的職位空缺,無人愿意接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曠俎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公元前544年,魯國的孔子被任命為司寇(國家法官),但他擔心自己無法勝任這個職位,就向魯國國君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魯國國君回答說:“曠俎之心,人皆有之?!币馑际钦f,擔心自己無法勝任的心情,每個人都有過。從此,人們就用“曠俎”來比喻人才被廢棄或冷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曠俎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有才華的年輕人被埋沒在公司里,真是曠俎一座。
2. 這個項目一直沒有人接手,真是一個曠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古代祭壇上的石桌,上面空蕩蕩的,沒有任何祭品,就像是被廢棄或冷落了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古代祭祀儀式和祭器的知識,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傳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里感到孤獨,就像是一個曠俎一樣。
2. 初中生:這個比賽的評委對我們隊的作品置之不理,我們感覺像是曠俎一樣被遺忘。
3. 高中生:由于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很多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成了曠俎。
4. 大學生:在這個領域,只有那些有實力和經驗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其他人都成了曠俎。
5. 成年人:這個職位一直空缺,沒有人愿意接手,真是一個曠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