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竅通百竅通
基本解釋
謂一事既通,則百事皆通。《西游記》第二回:“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他一竅通百竅通,會得更覺容易。”
成語(Idiom):一竅通百竅通
發音(Pronunciation):yī qiào tōng bǎi qiào t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通達一門學問、技藝或知識后,其他領域也能夠理解或掌握。形容人聰明、學識廣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中的“竅”指的是人體的器官,比喻人的智慧。成語中的“一竅”表示通達一門學問或技藝,而“百竅”則表示通達各種學問或技藝。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通過學習或經驗積累,掌握了一門學問或技藝后,可以運用類似的原理和方法,理解或掌握其他領域的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廣博、懂得很多領域的知識。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學習一門學問或技藝,通過掌握其中的原理和方法,進而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李斯列傳》。李斯是秦朝的一位重要官員,他年輕時曾經是儒家學派的學生,后來又轉而學習法家學說。在一次與儒家學者的辯論中,李斯展示了他對法家學說的深入理解,引發了儒家學者們的驚訝和欽佩。因此,人們用“一竅通百竅通”來形容李斯的聰明才智和學識廣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竅通百竅通的結構是“一竅”+“通”+“百竅”+“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一竅通百竅通的人,無論是科學、文學還是歷史,他都有很深的造詣。
2. 她通過學習音樂,掌握了很多表達情感的技巧,使她在寫作上也能有很大的突破。她真是一竅通百竅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分解為“一竅”和“通”,并理解為“通達一門學問或技藝”。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的頭上有很多竅,表示他的智慧。然后想象這個人的竅通達了一門學問或技藝,再進一步想象他的竅通達了各種學問或技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或文章,了解李斯的故事和他對法家學說的貢獻。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學就會”、“一招鮮,吃遍天”等,來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喜歡讀書,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一竅通百竅通的人。
初中生:通過學習數學,我發現數理邏輯可以應用到其他科目中,我覺得我正在變成一個一竅通百竅通的人。
高中生:我希望通過學習不同的學科,能夠成為一個一竅通百竅通的人,擁有廣博的知識和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