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人
瞽人(gǔ rén)
發音:gǔ rén
基本含義:指盲人。比喻對事物的認識或見解極其狹隘,無法理解全貌或真相。
詳細解釋:瞽人是指失去了視力的人,因為無法看到周圍的事物,他們對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瞽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非常狹隘,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無法理解全貌或真相。
使用場景: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問題或事物的認識非常片面和狹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正確的判斷。可以在討論某個人對某個事件的看法時使用。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逍遙游》。故事中,莊子告訴他的弟子,如果一個人從小就生活在一個黑暗的洞穴里,他只能看到洞穴里的陰影,對外界一無所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對事物的了解非常有限,他的認識就像是一個瞽人一樣。
成語結構:瞽人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的形式,其中形容詞“瞽”意為盲的,名詞“人”指人。
例句:
1. 他對這個問題的了解就像是個瞽人,根本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2. 這個人對外界的認識太狹隘了,簡直就是個瞽人。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盲人在黑暗中摸索前進,只能看到前方的一小部分,無法看到全貌。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視力相關的成語,比如“目不識丁”、“井底之蛙”等。可以通過學習成語來提高對漢語語言和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對數學一竅不通,簡直是個瞽人。
2. 初中生:她對歷史的了解太片面了,就像是個瞽人一樣。
3. 高中生: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太狹隘了,完全是個瞽人。
4. 大學生:這個政策的實施效果不僅僅是短期利益,我們不能只看到一部分,要避免成為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