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及
基本解釋
◎ 比及 bǐjí
[when;by the time] 介詞,等到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論語·先進》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等到) till; until; when; by the time
詳細解釋
(1).及至,等到。《禮記·檀弓上》:“ 太公 封於 營丘 。比及五世,皆反葬於 周 。”《論語·先進》:“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北齊書·薛琡傳》:“但置兵諸道,勿與野戰,比及來年麥秋,人民盡應餓死, 寶炬 、 黑獺 自然歸降。” 元 曾瑞 《哨遍·秋扇》套曲:“比及盼得到白露中秋節,把四海蒼生熱殺也。”《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比及到家,他父親已臥病在床,不能起來。”
(2).未及,未等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比及夫妻每重相遇,各自準備下千言萬語,及至相逢,卻沒一句。”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四折:“比及拿 王矮虎 ,先纏住 一丈青 。” 元 喬吉 《揚州夢》第一折:“比及賞 吳 宮花草二十年,先索費翰林風月三千首。”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一折:“比及哥哥來,我早知道了也。”
(3).既然。 元 無名氏 《隔江斗智》第三折:“[ 梅香 云]‘比及姐夫想他每兄弟呵!可著他回去了罷!’”
(4).與其。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二折:“兀那小賤人!比及你受窮,不如嫁了 李大戶 ,也得個好日子。”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二折:“比及你明日告我時,不如今日我先殺了你,可不好那!”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一折:“比及你在花街里留意,且去你那功名上用心。”
(5).如果,假使。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請夫人小姐拈香。比及夫人未來,先請 張生 拈香。”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比及你心兒里畏懼老母親威嚴,小姐呵!你不合臨去也回頭兒望。”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姐姐休鬧!比及你對夫人説呵!我將這簡帖兒去夫人行出首去來。”
(6).連帶,連同。《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御屏上山河一統皆圖畫,比及俺水泊三關也在范圍,這的是帝王宏規。”
成語(Idiom):比及(bǐ jí)
發音(Pronunciation):bǐ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得上,及得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及是一個表示比得上或及得上的成語,用來形容某個人或事物的水平或能力可以和另一個人或事物相媲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比及常用于比較兩個人或事物的能力、水平、品質等方面,表示相當、相等、相仿的意思。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才華、能力、魅力等與另一個人相當,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事物的性質、特征、狀態等相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魯頌·比干之什》中,比干是一位古代傳說中忠誠的臣子。故事中,比干被殘忍地殺害,他的忠誠和品德被人們所稱頌。因此,比干成為了忠誠、品德高尚的代名詞,而比及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比及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比”和“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表現比及上一屆冠軍選手。
2. 這個公司的產品質量比及國際標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比及”和“比干”聯系起來,比干是一個忠誠的臣子,而比及則是用來比較兩個人或事物的能力或水平的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比及相關的成語,如“比比皆是”、“比比皆然”等,以擴大對比及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成績比及班上最好的同學。
2. 初中生:他的籃球技術比及我們學校的任何一個學生。
3. 高中生:這首詩的藝術價值比及古代名篇。
4. 大學生:我的研究成果比及導師的期望。
5. 成年人:她的領導能力比及公司的高層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