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誠
基本解釋
公正誠實。《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成語(Idiom):公誠 (gōng chéng)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誠意指公正和誠實,是指一個人言行正直,公正無私,誠實守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誠是由“公”和“誠”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公”表示公正、公平,而“誠”表示真實、誠實。公誠強調一個人在言行舉止中要堅守公正原則,同時保持真實誠實的態度。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該具備公正和誠實的品質,是一種高尚的道德要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誠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它可以用來贊揚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者生活中表現出的公正和誠實,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誠實、不公正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襄公十三年》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公誠的人在國君面前堅守正義,不為權勢所動,最終得到了國君的賞識和重用。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公誠”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誠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一直保持公誠,從不偏袒任何人。
2. 這個公司的經營者公誠待人,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3.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只有堅持公誠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和“誠”兩個字的意思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公平的天平上,而他的言行都是真實誠實的,這樣就能記住公誠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公正、誠實相關的成語,如“公正無私”、“誠實守信”等,以豐富對這些價值觀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公誠的人,不要說謊。
2. 初中生:只有公誠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成員,我們要始終堅持公誠的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