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使庫本
基本解釋
官刻本。 葉德輝 《書林清話·宋司庫州軍郡縣書院刻書》:“以上各本,皆可稱為公使庫本……凡此皆支領(lǐng)庫錢所刻也。”
成語(Idiom):公使庫本
發(fā)音(Pronunciation):gōng shǐ kù b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到外國擔(dān)任公使時所攜帶的公文、資料等。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使庫本是由公使攜帶的一種重要文件和資料。公使是指被派往外國擔(dān)任特使的官員,他們負(fù)責(zé)處理外交事務(wù)、維護(hù)國家利益。公使庫本是他們在外國工作期間所需要的重要文件和資料,包括各種公文、檔案、法律文件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使庫本一詞多用于形容人們在外地工作時所攜帶的必要文件和資料。也可用于指代人們在處理重要事務(wù)時所需要的各種文件和資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使庫本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外交活動。在古代,中國的公使被派往外國進(jìn)行外交交流,他們需要攜帶大量的文件和資料,以便處理各種外交事務(wù)。這些文件和資料被稱為公使庫本,成為了公使們在外國工作期間的重要工具。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使庫本是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公使”表示官員到外國擔(dān)任公使,而“庫本”則表示文件和資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出差時總是帶著一大堆的公使庫本,以備不時之需。
2. 這份報告是我特意從公司的公使庫本中找出來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使”與“庫本”分開記憶,然后聯(lián)想到公使攜帶的文件和資料,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外交制度和官員的職責(zé),以及中國與外國的交往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忘記帶公使庫本去學(xué)校了,老師會生氣嗎?
2. 初中生:參觀使館的時候,我看到了外交官手中的公使庫本。
3.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外交官,攜帶著公使庫本為國家做貢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