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拏兒
成語(Idiom):拘拏兒(jū ná er)
發音(Pronunciation):jū ná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小事而拘泥不放,執迷不悟,不肯放手或放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拘拏兒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拘指拘束、限制,拘拏兒即指被限制住的人或事物。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處理問題時過于拘泥于細節,不愿意放手或放寬,導致問題無法解決或進一步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拘拏兒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在處理事情時固執己見,不肯妥協或放寬要求。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用來批評那些不愿意接受他人觀點或改變自己的做法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拘拏兒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的故事《拘拏兒》。故事中,有一位富商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一個聰明伶俐,一個愚笨呆板。富商喜歡聰明的兒子,而對愚笨的兒子不屑一顧,經常責罵他。有一天,聰明的兒子發現父親把一塊金子藏在了家里的柱子里,他便告訴了愚笨的哥哥。愚笨的哥哥非常高興地去找金子,但是他在柱子前拘泥不放,不肯放手。結果,他一直沒有找到金子,而聰明的哥哥卻在另一個地方找到了金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拘拏兒會使人錯失良機,無法取得成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拘拏兒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單音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拘拏兒,不肯放手,所以進展很慢。
2. 這位領導太拘拏兒了,不愿意聽取別人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拘拏兒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手中捧著一塊金子,但是他過于拘泥于手中的金子,不肯放手。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拘拏兒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成語是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成語,可以提升漢語水平,豐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在游戲中總是拘拏兒,不肯放手,所以經常輸給別人。
2. 初中生(13-15歲):她在學習中太拘拏兒了,不愿意嘗試新的方法,導致成績沒有提高。
3. 高中生(16-18歲):他在選擇專業時拘拏兒,只考慮了自己的興趣,而沒有考慮就業前景。
4. 大學生(19-22歲):她在戀愛中總是拘拏兒,不愿意放手,導致感情破裂。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他在工作中太拘拏兒了,不肯接受新的觀點,所以團隊合作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