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
基本解釋
(1).平安。《書·洪范》:“平康正直,彊弗友剛克,燮友柔克。” 孔 傳:“世平安用正真治之。”一說,中正和平。 曾運乾 正讀:“平康者,中正和平,不剛不柔也。”《魏書·任城王云傳》:“平康之世,可以寄安。”
(2). 唐長安 丹鳳街 有 平康坊 ,為妓女聚居之地。亦稱 平康里 。 唐 孫棨 《北里志·海論三曲中事》:“ 平康 入北門,東迴三曲,即諸妓所居。” 元 李好文 《長安志圖》:“ 平康 為 朱雀街 東第三街之第八坊。”后因以為妓女所居的泛稱。 宋 杜安世 《山亭柳》詞:“暗添春宵恨,恨平康恣迷歡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笑柄·情癡》:“有 紫珊居士 者,喜步平康,一日游 秦淮河 上,與妓者 翹云 相愛甚篤。” 方榮杲 《題紅薇感舊記》詩:“那知義俠出平康,羞煞 邯鄲 擊劍郎。”
成語(Idiom):平康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k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安安康、安定無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平”表示平穩、安定,第二個字“康”表示健康、安康。平康的基本含義是平安安康、安定無憂的意思,形容人民生活安定、健康、幸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康常用于祝福他人生活平安、健康,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安定、和諧。這個成語在各種場合都可以使用,例如生日祝福、新年祝福、婚禮祝福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成公十五年》中,成公是一個古代國君。故事中,成公問左師:“吾聞人有不平者,何也?”左師回答說:“不平者,不得其康者也。”意思是說,不平的人是因為沒有得到安康。后來,人們將“不得其康”簡化為“不平康”,最終演變為“平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祝你生日快樂,平康安康!
2. 婚禮上,大家一起祝福新人平康幸福。
3. 我們共同努力,讓社會更加平康和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平康”與平靜的湖水和健康的身體聯系起來,形成圖像記憶。想象自己站在湖邊,看到湖水平靜如鏡,身體也健康平康,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平康相關的成語,例如“平安無事”、“安居樂業”等,可以進一步擴展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祝老師平康健康,每天都開開心心。
2. 初中生:希望我們的祖國永遠平康繁榮,人民幸福安康。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同學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平康度過假期,放松心情。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