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旌
基本解釋
(1).喻不寧靜的心神。語本《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鄭振鐸 《桂公塘》:“心旌飄飄蕩蕩的,不知置身于何所。”
(2).指心神,神思。 宋 王安石 《次韻宋中散》之一:“風流今見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清 趙翼 《寄題法梧門祭酒詩龕圖》:“作詩必以龕,毋乃拘心旌。”
成語(Idiom):心旌
發音(Pronunciation):xīn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心靈的旗幟,指人的志向、抱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心旌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成語,心指人的內心,旌指旗幟。心旌意味著人的內心是一面旗幟,代表著人的志向和抱負。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的內心世界,以及內心所追求的目標和理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心旌常用于形容人具有堅定的意志和追求遠大目標的精神狀態。可以用來形容有志向的年輕人、有遠大抱負的創業者、有堅定信念的政治家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將軍。這位將軍在戰場上失利后,內心十分沮喪,感到士氣低落。為了鼓舞士氣,他將自己的心意寫在旗幟上,以此激勵士兵們繼續奮戰。從此以后,人們用心旌來形容一個人具有堅定的意志和追求遠大目標的精神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心旌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動詞或形容詞的修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旌高懸,始終不忘初心。
2. 這個年輕人有著一顆堅定的心旌,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心旌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內心是一面飄揚的旗幟,代表著他的志向和抱負。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發音“心旌”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志向和抱負相關的成語,如“志存高遠”、“胸懷大志”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后要成為一名科學家,心旌高懸,不會放棄。
2. 初中生:我有一個遠大的夢想,要成為一名音樂家,心旌不可動搖。
3. 高中生:我的心旌是要考上一所好大學,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4. 大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心旌要高懸,不被外界所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