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趨
成語(Idiom):拜趨(bài qū)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極力追隨、附和別人,甘愿屈從于他人的意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拜趨是由“拜”和“趨”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拜”表示向別人表示敬意、恭敬,也表示追隨、屈服;“趨”表示追趕、追逐。拜趨的含義是指一個人非常追隨、附和別人,甘愿屈從于他人的意愿,不敢有絲毫違逆之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拜趨一詞多用于貶義,形容一個人過于追隨、奉承別人,不敢有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思考。常用于形容某些人為了謀求私利或討好上級而不擇手段地追隨、奉承別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拜趨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宋朝時期,有一位官員名叫趙賓,他非常聰明才智過人,但是他卻極力追隨、奉承權貴,甚至為了博得官位,不擇手段地討好上級。后來,趙賓被人們稱為“拜趨趙賓”,成為了貶義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拜趨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拜”為動詞,表示向別人表示敬意、恭敬;“趨”為動詞,表示追趕、追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博得領導的青睞,總是拜趨于他,甚至不惜出賣朋友。
2. 這個人雖然聰明能干,但是因為過于拜趨,所以在團隊中失去了自己的主導地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拜趨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拜謁他人的同時,還在追趕著他,表示他非常追隨、附和別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拜趨的理解,例如“望風而逃”、“唯命是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討好老師,總是拜趨于老師的意見。
2. 初中生:這個學生為了得到同學的認可,不擇手段地拜趨于他們。
3. 高中生:他為了博得大學教授的賞識,總是拜趨于教授的研究方向。
4. 大學生:為了謀求職場上的發展,他不得不拜趨于公司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