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濩
成語(Idiom):潰濩(kuì huò)
發音(Pronunciation):kuì 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災難等情況下,人們逃散、四處奔逃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潰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潰”意為軍隊或群眾在戰爭或災難中潰散逃跑,第二個字“濩”意為四處奔逃。因此,潰濩形容人們在戰亂或災難中的逃散和混亂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潰濩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戰爭、災難等情況下人們的逃散和混亂。可以用來描述戰場上敵軍潰敗逃散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自然災害或其他危險情況中四處逃離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潰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記載了一個關于晉國宣公的故事。當時,晉國宣公在一次戰爭中被敵軍圍困,晉國的士兵們潰散逃跑,形成了潰濩的景象。后來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來形容人們在戰亂或災難中逃散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潰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地震發生后,居民們紛紛潰濩逃向安全的地方。
2. 敵軍潰濩的場景讓人感到勝利的喜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潰濩”這個成語與逃散和混亂的情景聯系起來。可以想象戰場上敵軍潰敗逃散的情景,或者想象人們在災難中四處逃離的場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戰爭、災難相關的成語,如“潰不成軍”、“四散奔逃”等,以擴大對這一主題的詞匯積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地震發生時,人們潰濩逃向安全的地方。
2. 初中生:戰場上,敵軍潰濩的場景讓人感到震撼。
3. 高中生:在戰爭中,士兵們遭遇失敗后潰濩逃跑,形成了一片混亂的景象。
4. 大學生:災難來臨時,人們紛紛潰濩逃離,尋求安全的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