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覲
基本解釋
(1).諸侯于秋季入朝進見天子。《詩·大雅·韓奕》:“ 韓侯 入覲,以其介圭,入覲于王。” 鄭玄 箋:“諸侯秋見天子曰覲。” 孔穎達 疏:“朝者四時通名,覲則唯是秋禮。”
(2).指地方官員入朝進見帝王。 唐 白居易 《論于頔裴均狀》:“今 于頔 等以入覲為請,若又許之,豈非須來即來乎?” 宋 曾鞏 《賀韓相公赴許州啟》:“鞗革金厄,已嚴入覲之裝;袞衣繡裳,行允公歸之望。”《明史·忠義傳六·蔡道憲》:“時知府 堵胤錫 入覲未返,通判 周二南 攝 攸縣 事,城中文武無幾。” 清 沉初 《西清筆記·記職志》:“督撫入覲時,與恩宴。”
成語(Idiom):入覲
發音(Pronunciation):rù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皇帝召見,進宮參加朝會或進京謁見皇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入宮拜見皇帝。古代官員或外國使臣要進宮參加朝會或謁見皇帝,必須經過嚴格的程序和儀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形容被重要人物召見或接見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得到重要機會或榮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漢書·卷二十九》記載,漢武帝時期,有一位名叫史高的人,他是漢朝的貴族,曾經被任命為郎中。一天,史高接到皇帝的召見,他非常高興地穿戴整齊,按照規定的程序進宮拜見皇帝。從此以后,人們就用“入覲”來形容被皇帝召見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昨天我入覲了公司總經理,他對我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2. 他的表現非常出色,因此被邀請入覲參加國家領導的會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入”字與“進入”聯系起來,表示進入宮廷或重要場所;將“覲”字與“見”聯系起來,表示拜見皇帝或重要人物。可以通過這種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朝廷制度和禮儀,以及皇帝與官員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入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博物館參觀時,入覲了一位著名畫家,他給了我很多畫畫的指導。
2. 初中生:我在學校的科技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因此入覲了市長,他夸獎了我的創新能力。
3. 高中生:我通過努力成為了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入覲了校長,他對我的領導才能給予了肯定。
4. 大學生:我在大學期間獲得了一份重要的實習機會,入覲了一位業界知名的企業家,他對我的工作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