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訾
成語(Idiom):怨訾(yuàn zī)
發音(Pronunciation):yuàn z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責、誹謗他人,懷恨在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怨,指心懷不滿;訾,指指責、誹謗。怨訾意指對他人心懷不滿,并通過指責、誹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怨訾常用于形容某人對他人心懷不滿,以指責、誹謗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怨恨之情。可以用來形容在人際關系中,某人對他人的不滿、抱怨和誹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怨訾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伐木》中:“我怨訾言,不懲爾忒。”意思是:“我抱怨誹謗你的話,不是為了懲罰你。”這句話出現在一首描寫伐木工人的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他人誹謗的不滿情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怨訾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怨訾別人,卻不愿意反省自己的問題。
2. 別人對他的怨訾讓他倍感壓力,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做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怨訾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心懷不滿,惡意地對別人進行指責、誹謗,表達自己內心的怨恨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怨天尤人”、“怨聲載道”等,了解更多與怨恨、指責相關的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們之間的怨訾導致了他們之間的友誼破裂。
2. 初中生(13-15歲):她對老師的怨訾讓她在班級里聲名狼藉。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怨訾使得他與同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
4. 大學生及以上:在職場上,怨訾會對個人的職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