鞉耳
成語(Idiom):鞉耳(táo ěr)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ě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耳朵異常大,比喻聽力敏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鞉耳是由“鞉”和“耳”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鞉是古代一種形狀像耳朵的樂器,耳則指耳朵。鞉耳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耳朵異常大,比喻聽力非常敏銳,能夠聽到一般人聽不到的聲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鞉耳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聽力敏銳,或者用來贊美對音樂、聲音等有特別敏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某個人對聲音的敏感程度,比如:“小明的耳朵真鞉耳,他能聽到很遠的聲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顧武的官員,他的耳朵非常大,能夠聽到很遠的聲音。一次,他在宴會上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馬蹄聲,立刻意識到有敵人來襲,及時采取了應對措施,保護了大家的安全。后來,人們就用“鞉耳”來形容他敏銳的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鞉耳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耳朵真鞉耳,連最微弱的聲音都能聽到。
2. 她是個鞉耳人,對音樂有著特別敏感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耳朵非常大,像鞉一樣,表示他的聽力非常敏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樂器鞉,以及與音樂、聲音相關的成語,如“耳目一新”、“耳濡目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耳朵真鞉耳,連蚊子飛過的聲音都能聽到。
2. 初中生:這個歌手的耳朵真鞉耳,能夠聽到每一個音符的細微差別。
3. 高中生:他對音樂的理解非常深刻,真是個鞉耳之人。
4. 大學生:作為一名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她的耳朵自然是鞉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