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隅
基本解釋
(1).東角;東方。《儀禮·士昏禮》:“婦洗在北堂,直室東隅。” 明 茅溱 《雙調(diào)夜行船序·宴薊鎮(zhèn)宛在亭四景》套曲:“邊境無虞,喜青陽布暖,斗指東隅。”
(2).古代指中原地區(qū)以東的小國。《逸周書·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監(jiān)。東隅之侯,咸受賜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東隅自 殷 以東,旅謁各使,陳其政事者也。”《隋書·許善心傳》:“ 李虔 僻處西土, 陸機 少長東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韻文集自敘》:“余生殘 清 之季,逃竄東隅。”
(4).亦作“ 東嵎 ”。因日出東隅,故以“東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后漢書·馮異傳》:“ 赤眉 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 回谿 ,終能奮翼 黽池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晉 陸云 《答兄平原書》:“昔我往矣,辰在東嵎;今我于茲,日薄桑榆。”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東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憤悱。”
成語(Idiom):東隅
發(fā)音(Pronunciation):dōng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東方的邊緣地區(q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隅指的是東方的邊緣地區(qū),一般用來形容某個地方在國家或地區(qū)的東部邊緣位置。它強調(diào)了這個地方的邊緣性和偏遠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個地方在國家或地區(qū)的邊緣位置,也可用于比喻某個人或事物處于邊緣地位或被忽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該成語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東隅已逐月華寒,西隅將入霜風暖。 蕭蕭兩岸猿聲啼,滿座重聞皆掩泣。”詩中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感受,其中“東隅已逐月華寒,西隅將入霜風暖”形象地表達了東方和西方的季節(jié)變化,東隅在這里指的是東方的邊緣地區(qū)。
成語結(jié)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東隅是一個名詞短語,由“東”和“隅”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雖然我們生活在東隅,但我們也能欣賞到西隅的美景。
2. 這個小城市位于國家的東隅,交通不便,但風景優(yōu)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國家的邊緣地區(qū),望著東方的邊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西山東水”、“南轅北轍”等,來擴展對地理位置和邊緣性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我家住在城市的東隅,離海邊很近。
2. 小學生:我們學校位于城市的東隅,離市中心比較遠。
3. 初中生:雖然我們學校在城市的東隅,但教學質(zhì)量很好。
4. 高中生:我們所在的省份位于國家的東隅,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