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服
基本解釋
征服。 宋 范仲淹 《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二狀》:“仗朝廷威靈,討服 橫山 界近蕃,以遏外患。”
成語(Idiom):討服(tǎo fú)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言辭、行動等方式使對方心服口服,徹底打敗或征服對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服是由“討”和“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討,表示通過爭論、辯駁等方式來爭取勝利;服,表示被迫心服口服,徹底認輸。討服的意思是通過言辭、行動等方式使對方心服口服,徹底打敗或征服對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服多用于形容在辯論、爭論、競爭等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辭、行動等方式,使對方徹底認輸,心服口服。可以用來形容在辯論賽、競賽、爭吵等場景中,以自己的優勢戰勝對手,使對方無話可說,徹底認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討服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中國。據說,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賢臣,他擅長辯論和爭論,深受君王賞識。一次,齊國的君王想要征服一個強大的敵國,但是對方國家的君主非常聰明,以往的使者都被對方的辯才所擊敗。孟嘗君自告奮勇,表示自己能夠打敗對方,于是被派去與對方君主辯論。經過激烈的辯論,孟嘗君用出色的辯才使對方君主心服口服,最終成功征服了敵國,成為了齊國的英雄。從此以后,人們就用“討服”來形容通過言辭、行動等方式使對方徹底認輸,打敗或征服對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討服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討”和動詞“服”組成。其中,“討”表示通過爭論、辯駁等方式爭取勝利,“服”表示被迫心服口服,徹底認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辯論賽中,他用出色的辯才把對手討服了。
2. 這場競賽中,他的出色表現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3. 在爭吵中,她的理性和冷靜讓對方徹底認輸,被她討服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討”和“服”這兩個字分開記憶,以及結合相關的故事和例句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嘗試將“討”字想象成一個人在辯論、爭論中爭取勝利的樣子,而“服”字則表示對方被迫徹底認輸的樣子。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好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討服相關的成語,例如“以理服人”、“心服口服”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并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級辯論比賽中用出色的辯才討服了對手。
2. 初中生:老師的嚴格要求讓我們心服口服,努力學習。
3. 高中生:在模擬聯合國大會上,我通過充分的準備和優秀的發言技巧討服了其他代表。
4. 大學生:他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讓同行學者們心服口服。
5. 成年人:在工作中,他通過出色的業績和領導能力討服了同事和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