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付
成語(Idiom):兌付(duì fù)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履行承諾,付清債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兌付是指按照約定或法定的規定,履行承諾,付清債務。在經濟和金融領域,兌付通常指的是支付債務、償還貸款或支付利息等。兌付也可以指履行承諾、兌現諾言等方面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兌付這個成語在經濟、金融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在經濟和金融領域,可以用來描述企業或個人按時履行還款義務。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履行諾言、兌現承諾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兌付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貿交易中。在古代,人們進行交易時常常使用貴重物品作為交換的媒介,例如金銀、絲綢等。當一方完成交易后,需要將交換物品兌換成對方需要的物品。因此,兌付一詞就形成了。隨著社會發展,兌付逐漸擴展到了金融領域,成為了一種支付債務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兌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答應明天兌付我們的借款。
2. 這家公司一直沒有兌付利息,導致投資者紛紛撤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兌付”與“履行承諾、付清債務”這個基本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也可以聯想到兌換物品的場景,將兌付與交換物品的行為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兌付相關的經濟和金融知識,了解不同的兌付方式和兌付的風險管理。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兌付相關的成語,例如“兌現承諾”、“兌現諾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要給我們兌付獎勵,我很開心。
2. 初中生:他沒有兌付我之前借給他的錢,讓我很失望。
3. 高中生:政府承諾要兌付農民的補貼,讓農民們感到安心。
4. 大學生:公司無法兌付債務,最終導致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