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旗
基本解釋
古代軍隊旗幟的一種。旗上畫鳥隼。《墨子·旗幟》:“車為龍旗,騎為鳥旗。” 唐 劉禹錫 《送工部張侍郎入蕃吊祭》詩:“毳帳差池見,鳥旗搖曳前。”一本作“烏旗”。
成語(Idiom):鳥旗(niǎo qí)
發音(Pronunciation):niǎo q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虛有其表、形同虛設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鳥旗”由“鳥”和“旗”兩個詞組成。鳥是指小鳥,旗是指旗幟。鳥旗原指小鳥棲息的旗幟,形容虛有其表的東西,沒有實際作用或價值。比喻虛假的外表或虛假的權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虛偽、虛假、沒有實質內容的事物或人。可以用來批評某些人或事物只有表面上的光鮮,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實力或價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鳥旗”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相傳,古代有一位官員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和威嚴,特意在官衙門前豎起了一面大旗。然而,這面旗上卻有一只小鳥停在上面,旗幟看起來雖然威武,但實際上只是一個虛有其表的東西。后來,人們便用“鳥旗”來形容虛假的東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總是戴著鳥旗,一點實際作用都沒有。
2. 這個產品的包裝很華麗,但質量卻是鳥旗一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鳥旗”想象成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上,卻站著一只小鳥,表示這個旗幟雖然看起來很威武,但實際上卻只是一個虛假的東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虛假、虛偽相關的成語,如“畫蛇添足”、“鏡花水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承諾就像鳥旗一樣,一點用都沒有。
初中生:那個人一直標榜自己是個大英雄,但實際上卻是個鳥旗。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的演講充滿了鳥旗,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宣傳廣告夸大了產品的好處,完全是個鳥旗。
成年人:他的權威只是一面鳥旗,沒有真正的實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