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
基本解釋
(1).指人體各個關節。《呂氏春秋·開春》:“飲食居處適,則九竅百節千脈皆通利矣。”《淮南子·原道訓》:“而百節可曲伸,察能分白黑視丑美,而知能別同異明是非者何也?氣為之充而神為之使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熔裁》:“夫百節成體,共資榮衛。”
(2).指事物的多層次。 南朝 梁 江淹 《井賦》:“穿重壤之千仞兮,搆玉甃之百節。”
(3).馬陸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四·馬陸》。
英文翻譯
1.joints of the body on the whole
成語(Idiom):百節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高尚,節操正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節是由“百”和“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百”表示很多、許多,“節”表示品德、道德準則。百節一詞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堅守正道,不受外界誘惑和貪婪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節一詞常用于贊美一個人的高尚品德和堅守原則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為名利所動,始終保持正直和誠信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節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公孫丑的人,他在面對利益的誘惑時,始終保持著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態度。因此,人們用“百節”來形容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節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生都堅守著百節,從不做出任何違背良心的事情。
2. 她的百節讓她成為了大家心中的楷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節”與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態度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身上有一百個節(品德準則),他始終堅守這些準則,不受外界誘惑的影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德和正直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守身如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百節的好同學,從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老師贊揚他是一個百節的學生,從不作弊。
3. 高中生:他的百節使他成為了學校的楷模,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尊重。
4. 大學生: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百節的人,他的誠信和正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