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獻玉
基本解釋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獻之 厲王 ,王以為誑,刖其左足;復獻 武王 ,又刖其右足;后獻 文王 ,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 和氏 璧。事見《韓非子·和氏》。后用為懷才難遇知音的典實。 唐 劉長卿 《落第贈楊侍御赴范陽》詩:“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 唐 賈島 《古意》詩:“眼中兩行淚,曾弔三獻玉。” 宋 曾鞏 《送程殿丞還朝》詩:“自重肯悲三獻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成語(Idiom):三獻玉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xiàn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多次獻出寶貴的東西,表達出對某人或某事的極大推崇和忠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三獻玉”源于《漢書·酈食其傳》中的故事。酈食其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賢臣,他為了表達對劉邦的忠誠和敬意,三次獻上自己珍貴的玉石。成語“三獻玉”通過這個故事,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對某人或某事的高度推崇和忠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三獻玉”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某人或某事的忠誠和推崇之情。可以用來形容對領導的忠誠、對師長的尊敬、對國家的熱愛等情感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漢書·酈食其傳》記載,西漢時期,酈食其是一位忠誠的臣子,他對劉邦非常推崇,為了表達自己的忠誠,他三次獻上自己珍貴的玉石。這個故事成為后人稱頌忠誠和推崇的經典之一,形成了成語“三獻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三獻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國家的忠誠可用“三獻玉”來形容。
2. 這位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就像“三獻玉”一般,非常真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獻玉”與忠誠和推崇的意義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三次獻上珍貴的玉石,表示他對某人或某事的忠誠和推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忠誠和推崇的故事,如岳飛、秦瓊等歷史人物的故事。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忠誠和推崇相關的成語,如“忠誠耿直”、“推崇備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我的班主任老師非常尊敬,就像“三獻玉”一樣。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對祖國的忠誠就像“三獻玉”一樣,永不動搖。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要全力為同學們服務,對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我視若珍寶,就像“三獻玉”一樣。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志愿者,我愿意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社會做出貢獻,用行動詮釋“三獻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