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賜
基本解釋
孔子 弟子 子貢 ,姓 端木 名 賜 ,省稱 木賜 。《舊唐書·元行沖傳》:“ 卜商 疑圣,納誚於 曾輿 ; 木賜 近賢,貽嗤於 武叔 ?!?唐 吳筠 《高士詠·原憲》:“ 木賜 欽高風,退慚車馬盛。”
成語(Idiom):木賜(mù c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c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賜的財富或福氣,如山林、泉水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賜是一個表示天賜的財富或福氣的成語。其中,“木”指的是山林、森林等自然資源,“賜”表示天賜。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自然資源的寶貴和對人們的恩賜。它強調(diào)了人們應該珍惜和保護大自然的資源,同時也提醒人們要感恩并善用這些財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賜常用于表達對自然資源的珍惜和感恩之情。它可以用于贊美自然景觀的美麗和宏偉,也可以用于強調(diào)人們應該對自然資源負責任地利用和保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賜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逍遙游》:“山林泉水,以賜人也?!边@句話表達了莊子對大自然的贊美和感恩之情。后來,人們將其中的“山林泉水”合并為“木賜”,用來形容天賜的財富或福氣。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感謝大自然的木賜,我們才能享受到這樣美麗的景色。
2. 這片森林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木賜,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
3. 他的成功不僅源于個人的努力,也是大自然的木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木賜”這個成語與自然景觀聯(lián)系起來,如山林、森林、泉水等。想象自然資源的美麗和寶貴,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自然資源相關(guān)的成語和詞語,如“山清水秀”、“綠水青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們應該珍惜大自然的木賜,不亂扔垃圾。
2. 初中生(13-15歲):大自然的木賜給了我們美麗的環(huán)境,我們應該保護它。
3. 高中生(16-18歲):大自然的木賜是我們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我們應該加強環(huán)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