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誥
成語(Idiom):通誥(tōng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tōng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忠誠無私,言行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通誥是由“通”和“誥”兩個漢字組成。通,表示通達、通順;誥,表示詔書、圣旨。通誥意為言行一致、忠誠無私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誥常用于贊美一個人言行一致、忠誠正直的品質。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言行上保持一致,不言而信,值得信賴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通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相傳,齊國有一個叫孟嘗君的貴族,他非常忠誠正直。一次,齊國的國君讓孟嘗君去迎接到訪的國君,孟嘗君立即起身前去,但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請求孟嘗君幫忙修理房屋。孟嘗君毫不猶豫地停下來幫助老人,最終錯過了迎接國君的機會。但國君對孟嘗君的忠誠和正直印象深刻,贊嘆道:“孟嘗君的言行真是通誥??!”從此,通誥成為了形容人忠誠無私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通誥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始終保持通誥,深受大家的尊重。
2. 只有通誥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通誥”拆分為“通”和“誥”,并聯想“通”表示通達、通順,“誥”表示詔書、圣旨。通過將這兩個含義結合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通誥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忠誠正直相關的成語,如“忠誠不二”、“忠貞不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好朋友總是幫助別人,他的言行真是通誥??!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保持通誥的品質,對同學們負責。
3. 高中生:在面對誘惑時,要堅守通誥的原則,不做不正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