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策
成語(Idiom):還策
發音(Pronunciation):hái c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回答上級提出的問題或解決上級交代的任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還策是由“還”和“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還,指回答、回復;策,指策問、問題。還策的意思是回答上級提出的問題或解決上級交代的任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還策一般用于描述下級對上級的回答或應對。可以用在工作場合、學習環境或軍事訓練等情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還策最早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故事中,齊國大夫子貢問齊昭公:“何以謂之賢?”昭公答道:“君子不食言。”子貢又問:“何以謂之智?”昭公回答:“君子不失時。”這個故事中的“回答”一詞就是還策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還策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還”和名詞“策”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上級的提問,小明還策得很得體。
2. 領導交代的任務,我們要及時還策,不能拖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下級,面對上級的提問或任務,需要及時回答或完成,這樣就能記住“還策”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還策”相關的成語,如“策問”,指提出問題;“策勛”,指榮譽的回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提問時,我們要積極回答,做到還策。
2. 初中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要主動尋求解決辦法,做到還策。
3. 高中生:面對考試的各種題目,我們要冷靜應對,還策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