祅賊
成語(Idiom):祅賊(yōu zéi)
發音(Pronunciation):yōu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邪惡的人或勢力,比喻危害社會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祅賊一詞由“祅”和“賊”組成。“祅”指邪惡、不祥,“賊”指偷盜、危害。祅賊的基本含義是指邪惡的人或勢力,比喻危害社會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祅賊一詞常用于形容邪惡、危害社會的人或勢力。可以用來指代犯罪分子、惡棍、壞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祅賊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二年》:“祅賊不可勝惡也。”意思是邪惡之人無法勝過其惡行。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祅賊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祅”和名詞“賊”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祅賊一直在社區里搞破壞,必須盡快抓獲。
2. 這位祅賊竟然敢偷竊公共財物,真是罪大惡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祅賊”與邪惡的形象聯系起來,形容詞“祅”表示邪惡,名詞“賊”表示危害,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祅賊”相關的成語,如“禍國殃民”、“惡貫滿盈”等,以加深對邪惡、危害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這個祅賊偷了我的零食!
- 初中生:他是一個祅賊,經常欺負同學。
- 高中生:社會上有太多的祅賊,我們應該警惕并與之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