鲙殘魚
成語(Idiom):鲙殘魚
發音(Pronunciation):kuài cán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已經殘破不堪,無法修復或恢復原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鲙殘魚”由“鲙”、“殘”和“魚”三個字組成。其中,“鲙”指一種魚類,常用來指代殘破不堪的事物;“殘”表示殘破、不完整;“魚”則是一種常見的生物。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或事物已經破損不堪,無法修復或恢復原狀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已經損壞到無法修復或恢復原樣的情況下,以表達無可挽回的破損程度。比喻事物已經無法再利用,或人已經無法再恢復到過去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張衡傳》。相傳,張衡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他制作了一種可以指示方向的儀器,名為“鲙”。這個儀器由金屬制成,形狀像一條魚。一次,張衡的儀器被人故意損壞,無法修復。因此,人們用“鲙殘魚”來形容無法修復的殘破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輛車經過了嚴重的事故,已經成了鲙殘魚,無法再修復了。
2. 這座古老的建筑經歷了幾次地震,已經變成了一座鲙殘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鲙殘魚”想象成一條被損壞的魚,無法再恢復原狀的樣子。可以通過形象化的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事物殘破不堪的成語,如“殘花敗柳”、“殘破不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不小心把玩具車摔壞了,現在已經變成了一輛鲙殘魚。
2. 初中生:那個廢棄的工廠已經變成了一座鲙殘魚,無法再使用了。
3. 高中生:這個戰場上的廢棄坦克已經成了一輛鲙殘魚,再也無法恢復到戰斗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