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根
成語(Idiom):盤根
發音(Pronunciation):pán g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紛亂復雜,錯綜復雜,難以解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盤根成語源自于《莊子·逍遙游》:“盤根錯節,蕭條而不落”的描述,意味著事物的紛亂復雜,難以解決。它形象地描繪了問題或事物糾纏不清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盤根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復雜、問題紛繁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結構復雜,難以清晰分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盤根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的《逍遙游》。莊子寫道:“盤根錯節,蕭條而不落。淵渟岳峙,洿涇且喧。”這句話描述了自然界的復雜和紛繁,后來被引申為形容人事紛亂復雜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盤根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牽扯了很多方面,真是盤根錯節。
2. 這個組織的內部關系盤根錯節,難以理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盤根成語。可以想象一棵樹的根部紛繁盤繞、錯綜復雜的樣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錯綜復雜”、“紛繁復雜”等,以擴展對于事物復雜性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迷宮的路徑盤根錯節,我們很難找到出口。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數學題目的解法盤根錯節,我需要仔細思考。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社會問題的原因盤根錯節,需要系統性的分析和解決。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研究課題的領域盤根錯節,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