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恕
基本解釋
公正寬厚。《宋史·儒林傳六·陳亮傳》:“天子蚤夜憂勤於其上,以義理廉恥嬰士大夫之心,以仁義公恕厚斯民之生,舉天下皆由于規(guī)矩準繩之中,而二百年太平之基從此而立。” 清 陳確 《大學辨一》:“存心公恕,夫后能知己之過,知物之情。”
成語(Idiom):公恕
發(fā)音(Pronunciation):gōng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平寬厚,待人寬容仁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恕是由“公”和“恕”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公指公正、公平,恕指寬容、仁愛。公恕表示對待他人公正寬容、仁愛待人的品德和態(tài)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恕常用于表達對他人寬容、仁愛的態(tài)度和行為。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大度和寬容,也可以用來提醒他人要待人公正寬容、仁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恕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公孫丑上》。故事講述了公孫丑(孟子的弟子)在孟子面前自比為公孫龍(春秋時期的富商),以彰顯自己的寬厚和仁愛的品德。孟子對公孫丑的言行非常贊賞,稱贊他“公恕寬厚”。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恕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單獨的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每個人都非常公恕,從不計較小事。
2. 領(lǐng)導的公恕心態(tài)使得團隊的氛圍非常和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恕記憶為“公正寬容、仁愛待人”,并與相關(guān)的例句一起記憶,以加深對該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公恕”相關(guān)的成語,如“公正廉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導我們要互相公恕,不要欺負同學。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以公恕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同學。
3. 高中生:在人際關(guān)系中,我們應該用公恕的心態(tài)去理解和包容他人。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具備公恕的品質(zhì),尊重他人的權(quán)益。
5. 成年人:在社會中,我們應該以公恕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