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發音(Pronunciation):yī rì bù jiàn, rú gé sān q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分別時間雖短,卻感覺非常漫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比喻分別時間雖然很短暫,但卻感覺像隔了很長的時間一樣。形容思念之情濃烈,時間仿佛變得很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親人、朋友、愛人等分別后的思念之情。也可以用于形容等待、期盼某個重要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這個成語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一詩:“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的弟弟被征入軍隊,杜甫在月夜思念弟弟,感嘆分別之后的時間如此漫長,于是有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動詞 + 不見 + 如 + 隔 + 時段(三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分別后的第二天,我感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2. 父母出差幾天,我們兄妹之間的思念之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3. 等待考試成績的日子仿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思念之情聯系起來,想象自己與親人分別后的強烈思念之情,將時間拉得很長很漫長,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思念、等待相關的成語,如“望穿秋水”、“盼望已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出去玩了一個星期,回來后發現小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2. 初中生:和朋友分別后的第二天,我感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3. 高中生:等待大學錄取通知的日子仿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4. 大學生:暑假回家的時候,和室友分別后感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5. 成年人:出差幾天,回家后發現孩子一日不見,如隔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