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澤
基本解釋
平湖;沼澤。 晉 陶潛 《時運》詩:“洋洋平澤,乃漱乃濯。”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荔﹞, 河北 平澤率生之。 江東 頗有此物,人或種於階庭,但呼為旱蒲。”《南史·荀伯玉傳》:“ 高帝 為 宋明帝 所疑,被徵為黃門郎,深懷憂慮,見平澤有群鶴,仍命筆詠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部·馬兜鈴》﹝集解﹞引 馬志 《開寶本草》曰:“獨行根生古堤城旁,所在平澤叢林中皆有之。”
成語(Idiom):平澤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靜安寧的湖澤,比喻世界太平、社會安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澤是由“平”和“澤”組成的詞語。平指平靜、安寧,澤指湖澤。平澤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世界太平、社會安定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澤多用于描述社會或國家長時間處于和平、安定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區或國家沒有戰爭、內亂或社會動蕩,人民生活安定、平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澤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乃告于公曰:‘寡君聞之,平澤在位,而國家無敵,其可畏也已!’”這段文字形象地描述了當時國家安定、國君有智慧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澤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平澤的狀態。
2. 他的領導能力使得整個團隊都在平澤中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澤”字的形狀,想象一個平靜安寧的湖澤,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平澤相關的成語,如“澤被后人”的意思是指后人承受前人的恩澤;“澤及枯骨”的意思是指恩澤及到了已死的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同學之間的關系很好,每天都是平澤的。
2. 初中生:國家的和平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要珍惜這個平澤的時代。
3. 高中生:只有社會的穩定和安定,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和進步,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