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兵
成語(Idiom):束兵
發音(Pronunciation):shù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束縛軍隊,限制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束兵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束”意為束縛、限制,第二個字“兵”意為軍隊。束兵的基本含義是指限制軍隊的行動,使其不能自由活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束兵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軍隊被限制行動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個人或組織受到限制而無法自由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范蠡的謀士。他曾勸阻楚平王出兵攻打齊國,而是主張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范蠡告訴楚平王:“兵者,國之大事,不可輕動。如束兵不動,待時而動,方能取勝。”楚平王接受了范蠡的建議,最終成功地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了與齊國的爭端。從此以后,人們便用“束兵”來形容軍隊受限制、靜止不動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束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戰略需要,將軍下令束兵待命。
2. 這個組織被政府束兵限制了行動自由。
3. 他的創意被束兵了,無法得到實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束”字與“兵”字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下軍隊被束縛住,無法自由行動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束兵”相關的成語,如“束手無策”、“束之高閣”等,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遵守紀律,不能在課堂上束兵。
2. 初中生:考試期間,學校會對學生進行束兵,禁止使用手機。
3. 高中生:學校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對校園進行束兵,不允許外人進入。
4. 大學生:畢業季期間,學生會組織各種活動,解放束兵的生活。
5. 成年人:公司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對員工的上班時間進行束兵,不允許遲到早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