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附魚
基本解釋
魚名。即塘鱧。《太平御覽》卷九四○引《臨海水土記》作土拌魚。又作土部魚。見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土部魚》。 明 馮時可 《雨航雜錄》卷下:“吐哺魚名土附,以其附土而行也。或曰:食物嚼而吐之,故名吐哺。”參見“ 土父 ”。
成語(Idiom):土附魚
發音(Pronunciation):tǔ fù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附庸風雅,自命不凡,但實際上品行低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附魚是指一種生活在淤泥中的魚,它們的外表和品質都比較低劣。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自命不凡,自以為高雅卻實際上品德不好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虛偽、偽裝和品行不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莊子·外物》一書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自命不凡,自以為高雅,但實際上品行卑劣的故事。這個人自稱是一條魚,但實際上卻是一條生活在淤泥中的土附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土”、“附”和“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自稱是藝術家,但實際上卻是個土附魚。
2. 這家公司的老板自命不凡,但在業界卻是個土附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土附魚”這個詞語的字面意思來記憶它的含義。想象一條生活在淤泥中的魚,它的外表和品質都比較低劣,就像是那些自命不凡卻實際上品德不好的人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自命不凡”、“品行不端”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自己說自己是班級的領袖,但實際上他只是個土附魚。
2. 初中生:班里有一個同學總是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可實際上他就是個土附魚。
3. 高中生:那個自稱是文學家的人,卻在背后說人的壞話,真是個土附魚。
4. 大學生:那個自以為很高雅的藝術家,實際上卻是個品行低劣的土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