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魚
基本解釋
魚名。產 洞庭湖 一帶。《人民日報》1974.12.15:“一九七一年春, 小楊 聽水產收購站的同志談起了 洞庭 水鄉出產的才魚。這種魚,是人民群眾喜愛的食用魚,在國際市場上也很有名。可是才魚是一種吃魚的野魚,素有‘魚霸’之稱。”
成語(Idiom):才魚
發音(Pronunciation):cái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浪費或被埋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才魚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由“才”和“魚”兩個字組成。才指人的才能,魚指有價值的東西。才魚一詞表示人才被埋沒或浪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和利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才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善于發現和培養人才的組織或個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楊震傳》中有一則故事,說楊震的兒子楊秉,小時候就有才華,但是楊震卻將他送到了一家貧苦的漁家。楊秉在漁家過起了平凡的生活,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后來,楊秉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很有才華的官員,但是他的才能卻被埋沒了很多年。這個故事成為了“才魚”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其中賓語是“才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年輕的畫家本有很高的藝術才華,可惜卻成了一條才魚。
2. 這個公司沒有好好培養人才,讓很多優秀的員工變成了才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條魚(魚代表有價值的東西),但是這條魚卻埋在了地下,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這就是才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埋沒人才”、“人才浪費”等,來加深對才魚這個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班上有很多很聰明的同學,可是有些同學卻成了才魚,老師沒有發現他們的才能。
2. 初中生:很多人天生就有很高的音樂天賦,但是他們卻成了才魚,因為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
3. 高中生:在學校里,有些同學非常聰明,可是他們卻成了才魚,因為老師沒有重視他們的才能。
4. 大學生:大學里有很多有才華的學生,但是他們卻成了才魚,因為沒有得到機會和平臺展現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