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
基本解釋
◎ 并肩 bìngjiān
(1) [side by side;shoulder to shoulder;abreast]
(2) 肩并肩地挨著
吾與汝并肩攜手。——清· 林覺民《與妻書》
(3) 比喻團結合作,行動一致
英文翻譯
1.shoulder to shoulder; side by side; abreast
詳細解釋
(1).并肩。 王西彥 《病人》:“當我們并肩在小街盡頭的小丘旁邊坐下來時,他的激情還沒有過去。” 袁靜 《伏虎記》第一回:“﹝他們﹞一面談著,一面并肩走著。”參見“ 并肩 ”。
(2).比喻行動一致,共同努力。 魏巍 《東方》第二部第一章:“我相信,時間不會很長,我們就會在一起并肩作戰。戰局一定會扭過來的!”
併肩:比肩;并列。比喻行動一致。《漢書·田儋傳》:“ 橫 始與 漢王 俱南面稱孤,今 漢王 為天子,而 橫 乃為亡虜,北面事之,其媿固已甚矣。又吾亨人之兄,與其弟併肩而事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搖,我燭不媿於心乎?”《后漢書·馬援傳》:“今者歸老,更欲低頭與小兒曹共槽櫪而食,併肩側身於怨家之朝乎?”
並肩:1.肩挨著肩。 宋 向子諲 《鷓鴣天》詞:“垂玉筯,下香階,并肩小語更兜鞋。”《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兩人并肩而行。”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合巹后,并肩夜膳。”并,現寫作“并”。 艾青 《烏珠穆沁馬》詩:“現在獵人聚精會神,和那匹馬并肩前進,他伸出了套馬桿子,想把馬頭一下套進。”
(2).同列。《史記·田儋列傳》:“且吾亨人之兄,與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我,我獨不愧於心乎?”《后漢書·隗囂傳》:“今俊乂并會,羽翮并肩, 望 無耆耉之德,而猥託賓客之上,誠自愧也。”《南史·恩倖傳·陸驗》:“鳴珮珥貂,并肩英彥。”
(3).同等。 明 劉基 《楚人伐鄭公子遂會晉人》:“至于來聘之役,遂進 楚 而稱子,以蠻 荊 之得 齊 晉 并肩,自此始也。”《紅樓夢》第四六回:“過一年半載,生個一男一女,你就和我并肩了。”
(4).比喻同時。 唐 柳宗元 《<楊評事文集>后序》:“雖古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
成語(Idiom):并肩(bìng jiān)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j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人站在一起,肩并肩,形容關系密切,共同努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并肩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兩個人站在一起,肩并肩,形成一個緊密的團結關系。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時互相支持、并肩作戰的情景,表示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并肩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團隊合作、友誼互助等情境。例如,在工作中,當同事們共同努力、互相支持時,可以用并肩來形容他們的團結合作;在友情中,當朋友們在困難面前相互扶持、共同戰勝困難時,也可以用并肩來表達這種友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并肩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中國。據說,在古代戰爭時期,戰士們常常肩并肩地站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敵的進攻。這種肩并肩的姿勢不僅可以增加彼此之間的力量,還可以形成一個緊密的防線,保護自己不受敵人的侵害。因此,并肩這個成語就成為了團結合作、共同抵御困難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并肩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并”表示兩個人站在一起,而“肩”表示肩膀。兩個字的結合形成了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并肩作戰,共同克服困難。
2. 他們兩個人肩并肩地站在一起,像是一對不可分割的好朋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兩個字的形狀與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其中,“并”字的形狀像是兩個人站在一起,而“肩”字的形狀則像是肩膀。通過將兩個字的形狀與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地記住并肩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并肩相關的成語,例如“肩負重任”、“肩扛”等,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作業。
2. 初中生:在比賽中,我們要并肩努力,爭取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們要并肩戰斗,共同實現理想。
希望這個關于“并肩”詞語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