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杵
基本解釋
人參的俗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人參》﹝集解﹞引 蘇頌 曰:“初生小者三四寸許,一椏五葉。四五年后生兩椏五葉,未有花莖。至十年后生三椏,年深者生四椏,各五葉,中心生一莖,俗名百尺杵。”
成語(Idiom):百尺杵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chǐ c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高大粗重,用力量強大的人或物來比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尺杵是由“百尺高樓平地起”和“杵”兩個成語組合而成。百尺高樓平地起表示建筑物建設需要一個穩定的基礎,而杵則代表著一個龐大而堅固的工具。百尺杵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或物體能夠起到巨大的作用,具有強大的力量和影響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用百尺杵來形容一個人或物體具有強大的力量和影響力。例如,可以形容一個領導者具有卓越的才能和影響力,也可以形容一項重大工程的完成需要強大的團隊和資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尺杵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座高樓,建造者為了確保樓房的穩定性,在地基上用了一根百尺長的杵作為支撐。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成語的來源,用來比喻一個人或物體具有巨大的力量和影響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尺杵是一個由兩個成語組合而成的短語,分別是“百尺高樓平地起”和“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團隊的百尺杵,能夠以其強大的力量帶領我們取得成功。
2. 這個項目需要一個百尺杵來推動,只有強大的力量才能夠順利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百尺杵的形象與高大粗重的物體聯系起來,例如一個高樓或巨大的木杵,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百尺杵相關的成語,例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百尺竿頭,自高自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是我們家的百尺杵,他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問題。
2. 初中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百尺杵,她的教學能力非常強大。
3. 高中生:這個社團的領導是一個百尺杵,他能夠帶領我們做出很多有影響力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