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藪
基本解釋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新唐書·宦者傳上·吐突承璀》:“是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 閩 嶺 最多,后皆任事,當時謂 閩 為中官區藪?!?/p>
成語(Idiom):區藪 (qū sǒu)
發音(Pronunciation):qū s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地方偏僻、破敗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區藪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區指地方邊界,藪指荒草叢生的地方。合在一起表示一個地方偏僻、破敗的地方。比喻環境貧瘠、人跡罕至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偏遠、荒涼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環境陳舊、落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趙策四》記載了一個故事。趙國的大將軍趙奢在戰亂中,被迫逃到了一個荒涼的地方。他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勢力,不久后因為地方偏僻,趙奢的勢力逐漸衰落。后來,人們用“區藪”來形容這種偏僻、破敗的地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動詞 + 區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村子位于山區,是一個真正的區藪。
2. 這個城市的郊區已經被開發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區域,不再是過去的區藪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區藪”與偏僻、破敗的地方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荒涼的地方,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偏僻、荒涼地方相關的成語,例如“窮山惡水”、“草木皆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后面有一片區藪,從來沒有人去過。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郊區曾經是一個區藪,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新區。
3. 高中生: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還有一些區藪地方沒有網絡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