鞁鞍
成語(Idiom):鞁鞍(bēi ān)
發音(Pronunciation):bēi 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官吏、將領等在職位上堅持正直、廉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鞁鞍是古代馬具的一部分,用來系住馬鞍。這個成語比喻官吏、將領等在擔任職位時堅持正直、廉潔,不受外界的誘惑,不為私利所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擔任職務時保持清廉、公正,不受貪婪和腐敗的影響。也可以用來對那些堅守原則、不受外界干擾的人表示贊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官員叫鞠武,他在擔任官職期間非常廉潔正直,不為財富和權力所動。有一天,齊國的君王給他送來了一匹極為美麗的寶馬作為禮物,希望他能受到誘惑。然而,鞠武拒絕接受這匹寶馬,堅持保持廉潔。后來,人們用“鞁鞍”來形容這種在職位上保持正直、廉潔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堅持正直、廉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擔任市長期間始終鞁鞍不動,沒有受到一絲腐敗的影響。
2. 這位將軍在戰場上表現出了鞁鞍之節,堅決不向敵人低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鞁鞍”與馬具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坐在鞍上的人堅定地保持正直、廉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歷史上有名的廉潔官員和將領,如岳飛、文天祥等,了解他們在職位上堅持正直的故事和事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像鞠武一樣,在做事情的時候要鞁鞍不動,不能受到誘惑。
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位警察,他在工作中一直鞁鞍不動,從不接受賄賂。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要堅持鞁鞍不動,保持公正,不偏袒任何人。